蜻蜓低飞,不风即雨;蜘蛛结网,天要放晴;如果夏季柳树的叶子翻转过来,带白霜的背面向外,可能很快就要下雨了……南京最近的天气忽冷忽热,你知道吗,在关注气象台天气预报的同时,也可以关注自然界的花草虫鸟,它们也都是气象“预报员”哦!和人类不同,它们这本领可是天生就拥有的,就连气象台都曾养过蚯蚓、乌龟、青蛙等动物,作为辅助手段来预测天气变化。 动物预报员很神奇 气象台曾养乌龟,判断老天“脸色”
古人不像现在,有那么多的精密仪器可以捕捉风云变幻,但他们自有办法。
记者查阅资料发现,3000年前,中国人就已经懂得根据动物或植物来判断天气。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,古人总结出大量的预报天气谚语。气象专家告诉记者,古代传说中一些会“呼风唤雨”的奇人,其实他们的判断依据除了看天象,还有就是观察身边动植物的反应。
南京气象台一位资深的气象预报员告诉记者,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气象台条件简陋、技术薄弱,全国各地的气象台都曾经养过一些动物来预报天气,蚯蚓、乌龟、河蚌、泥鳅是最常见的动物“预报员”。“当时号召学习民间的智慧,现在听起来有点好笑,但它们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。”比如深圳气象台,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,还养了两只大乌龟,每天预报员做预报前,都先观察下乌龟:如果发现乌龟背壳潮湿,则预示着天快要下雨了。 全球最著名天气预报员:一只土拨鼠 全世界最有名的天气预报员是谁?可能要属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蓬格斯苏塔维尼镇的土拨鼠“菲尔”。
每年2月2日,当地人都要根据“菲尔”的影子,来判断未来6个星期天气怎么样。
据了解,土拨鼠“预报天气”的传统源于德国。德国人相信在2月2日这一天,冬眠的动物如果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子,那么就预示着在未来6个星期内仍将保持严冬的坏天气;相反则说明春天的脚步已经临近。他们用刺猬来预测,传到美国后,“预报员”就换成了当地的土拨鼠。1886年,《蓬格斯苏塔维尼精灵报》宣布该镇的土拨鼠“菲尔”是唯一预测天气的土拨鼠,该镇为世界气象之都。从此,土拨鼠“预测天气”结果有了正式记录。
土拨鼠报春究竟准不准?有人做过专门统计,准确率达39%。相比之下,我们身边的燕子、蜻蜓、蚂蚁这些默默无闻的“预报员”比它的准确率高多了! 蜘蛛曾帮助英国人抵挡德军 动物预报员们最擅长的是晴雨预报:“燕子低飞要下雨”、“喜鹊枝头叫,出门晴天报”……
“喜鹊好像确实会事先知道要下雨。”江苏省野生鸟类保护协会的刘维告诉记者,他在野外观鸟的时候,多次观测到喜鹊会在大雨来临之前,事先找个树洞躲起来。“它们可以感知湿度和气压的微弱变化。”
蛇也是活的“晴雨表”。红山动物园的工作人员马海燕说,在野外,大雨前蛇也会觉得气压低不舒服,就爱出来“溜达”,而且有时候皮肤上还会有水珠出现。
据史料记载,军事家们也喜欢“观蛛网,测天气”。二战期间,希特勒试图利用大雾天气掩护,轰炸英国的大工厂,而英国的飞机在雾天迎战必将不利。没想到,英军从当地蜘蛛大量吐丝结网的现象中得知天气将变好、雾将散尽的信息,做好战斗准备,将大部分德军轰炸机击落。 南京冬候鸟减少,只因去年是冷冬? 除了“短期预报”,有的鸟类还能做长期预报,最明显的当属“夏候鸟”和“冬候鸟”。杜鹃就是一种夏候鸟。“每年立春之后,南京的杜鹃就回来了。”江苏观鸟会的辛夷说,南京的夏候鸟有杜鹃、池鹭、卷尾、燕子等,“如果看到这些鸟儿的身影,听到它们的鸣叫,意味着天气开始逐渐转暖了。”
不过,辛夷去年冬天观鸟时,发现南京的冬候鸟少了很多,“往年最少有100多只太平鸟,但去年冬天几乎没看到。”辛夷说,不只是太平鸟,往年常见的斑鸫今年也明显减少,“不知道什么原因”。
去年冬天,南京出现了冷冬,是不是冬候鸟提前预知到了这一气候特点,所以“绕道而行”了呢?对此,有些鸟类爱好者认为有可能,因为这些小精灵确实很敏感。 植物预报员很严谨 柳叶变“白霜”,出门最好带把伞
除了动物,植物也是预报天气的好手。
“春来早,柳树报春到。”长期从事物候观测的气象专家周曾奎,就是通过观测柳树的始芽日和桃花盛开时间,判断每年的“早春”和“仲春”,因为“植物对气候的变化比较敏感”。
通过常年观测,周曾奎发现,南京大多数年份柳树始芽都在雨水节气时段,即2月20日~3月4日,但如果当年气温较常年偏低,则直到3月中旬中后期才见柳树始芽。“我们日常观测的是地表温度,但柳树的根能深到地下几米感受低温的变化,并通过柳芽反映出来。”
柳树不但知冷暖,还会预报雨情。
“夏天有时候你会发现柳叶变成一片片白色的。”中山植物园的科普专家田松沪告诉记者,其实仔细一看就会发现,柳叶是翻转过来了,背面色泽较浅还带着一层“白霜”。出现这种情况,出门最好带把雨伞。
还有孩子们特别喜爱的含羞草,天气不同“害羞”程度也不同。如果碰它一下,叶子很快合拢起来,之后过很长时间才恢复常态,至少说明短时间内天气还不错;反之,如果它对触碰的反应迟钝、合起来却很快又张开,则预示着风雨即将来临。
含羞草是很奇妙的:你碰它一下,它的叶子会合拢起来,又垂下去,像害羞似的。其中,因为“害羞”的程度不一样,预示的天气也不一样:如果被触动的含羞草叶子很快合拢、下垂,之后,需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原态,则说明天气将艳阳高照,晴空万里;反之,叶子受触后收缩缓慢、下垂迟缓,或叶子稍一闭后即张开,则预示着风雨即将来临。
“有些地方还有报雨花、报雨树。”田松沪介绍,澳洲有种“报雨花”,长得像菊花,它的花瓣对湿度特别敏感,当空气湿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,花瓣就会萎缩,把花蕊紧紧包起来。当地居民出门前,总是要看一下,如果花开就不会下雨,如果花萎缩,就预示着将会下雨。美洲的雨蕉,在下雨前则会“流泪哭泣”。
“道理很简单,人类使用的现代化仪器,无非也是捕捉各种气象因子进行湿度等分析。只不过有些植物对这种大自然的变化比人类知觉更敏感,所以可以预先感觉到。”中山植物园的高级园艺师耿蕾说,还有像在中山植物园里能看到的生石花、百岁兰,如果在它们的原产地非洲等干旱地区,也都会预报天气。只要发现平时像石头一样的生石花突然变得丰满水润了,那就说明“久旱逢甘霖”的日子不远了。但是到了气候条件完全不同的南京,在人工培育环境中,这种本领有时也就失灵了。
|